Nature子刊:最致命和耐藥的病原體協作,變得更具傳染性
摘要: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世界上一些最致命和耐藥的病原體相互協作,變得更強大,更具傳染性。來自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的Lucie Semenec博士和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之間的互利關系,這是導致肺炎、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疾病的微生物。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世界上一些最致命和耐藥的病原體相互協作,變得更強大,更具傳染性。

圖1 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之間的互利關系(圖源:[1])
Lucie Semenec博士和來自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之間的互利關系,這是導致肺炎、尿路感染和血流感染等疾病的微生物。
由于這兩種臭名昭著的病原體具有多重耐藥性,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列入急需新抗生素的優先名單。這些病原體通常存在于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的各種組合引起的多微生物感染、急性和慢性疾病中。美國和歐洲的一些研究發現,大約40%的住院患者同時患有這兩種疾病。

圖2 掃描電鏡顯示肺炎克雷伯菌和鮑曼不動桿菌在生物膜中共同生長
Semenec博士說:“這項研究意義重大,因為診斷方法通常是尋找最主要的病原體,因此治療是針對該病原體的。”
“我們在這項工作中發現的分子機制現在可以為未來的研究提供新的藥物。”
研究概述了克雷伯氏菌如何通過其代謝副產品來喂養阿奇諾桿菌。 作為回報,鮑曼不動桿菌通過其分泌的抗生素降解酶保護克雷伯氏菌免受高濃度藥物的影響。
“我們發現它們彼此之間有一種互惠互利的關系,這使得克雷伯氏菌在抗生素濃度明顯高于自身的情況下生存”。
聯合第一作者、麥考瑞大學副教授Amy Cain說,這項研究強調了在醫院環境中改進混合感染篩查的迫切需要。

圖3 鮑曼氏桿菌AB6870155和肺炎克雷伯菌KP6870155的的呼吸、生長和基因表達(圖源:[1])
她說:“重要的是要明白,這些細菌在一起更具傳染性,對治療更有抵抗力,而且它們相互依存。”
這項研究調查了以前從單一肺部感染中共分離的兩種菌株,并使用多種篩選和分析機制對它們進行了檢查,從顯微鏡到基因組學和活生物體中的感染。來自麥考瑞大學和紐卡斯爾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參與了這項研究。
Semenec博士說:“就像從不同角度拍攝一個雕塑,這樣你就可以看到它的整體,我們真的需要一種方法的組合來理解這種相互作用。”
這些實驗是在麥考瑞Galleria研究機構使用道德的Galleria mellonella(大蠟蛾幼蟲)動物模型替代進行的,這是澳大利亞第一個這樣的動物模型。
參考資料:
[1] Cross-protection and cross-feeding between Klebsiella pneumoniae and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romotes their co-existence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下一篇:已經是最后一篇了上一篇: CRISPR篩選發現巨型病毒竟然來自小病毒!
相關資訊
- ISOLAB 棕色容量瓶 – A級
- 感染318天,體內變異40次!最長COVID-19病例揭示新冠病毒的“超級進化史”
- 輕便舒適精確的Miragen(TM) MiraPette 系列手動移液器
- 重組碳酸酐酶
- 繪制出有史以來最為詳細的人類抗體產生圖譜
- 新研究闡明大腦干細胞的身份
- The lancet:香港科興疫苗和mRNA疫苗接種的防護效力與不良反應
- Neuron:改寫教科書!溶酶體參與細胞結構重建!
- 阿爾茲海默病「特效藥」LMTX臨床III期試驗結果公布
- 中國啟動艾滋病疫苗Ⅱ期臨床研究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Nature子刊:最致命和耐藥的病原體協作,變得更具傳染性
- CRISPR篩選發現巨型病毒竟然來自小病毒!
- Science:RNA結合蛋白FMRP有助于腫瘤逃避免疫破壞的能力
- 帕金森治療有望!科學家在小鼠四肢中發現“超快”肌肉纖維
- Cell新論文:基因調控關鍵機制
- 《Nature》淋巴系統潛在的新功能——造血!
- Science Immunology兩篇重要論文:解決癌癥免疫領域長期面臨的挑戰
- CAR-T細胞療法再獲突破!有效清除術后殘留癌細胞、預防腫瘤復發,即將開展臨床試驗
- 26年前發現的抗衰老蛋白可以對抗炎癥,避免神經元死亡
- 《Cell》深度挖掘人類RNA病毒的遠親——類病毒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