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最新研究:硬核預防HIV,艾滋病還會是“不治之癥”嗎?
1981年6月5日,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登載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例報告,這是艾滋病在世界上的首次正式記載。人類致力于攻克艾滋病已有40年歷史,期間曾有兩例艾滋病治愈案例為大家所熟知,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艾滋病總有一天將會與“不治之癥”這一稱號無緣。
想要終結艾滋病,預防環節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之一。近日,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研究團隊在 Nautre 子刊發表了題目為 Antibody-based CCR5 blockade protects Macaques from mucosal SHIV transmission 的文章。其研究顯示,人源化CCR5單克隆抗體 Leronlimab 能夠有效預防恒河猴等非靈長類動物感染猿/人HIV病毒,這一研究成果將為人類預防HIV病毒感染提供新的臨床治療途徑。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1-23697-6
在目前HIV預防疫苗未研制成功的現狀下,以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為主的暴露前預防性用藥(pre-exposure prophylaxis,PrEP)是一種減緩艾滋病流行趨勢的手段,但是,由于較低的藥物依從性以及其耐藥率的不斷上升,ART療法似乎陷入了僵局。在此前報道的兩例艾滋病治愈案例中,科學家們發現,攜帶CCR5-Δ32變異的個體可以顯著抵抗HIV感染,因此,CCR5是預防HIV病毒感染的理想靶點,此次的研究也是圍繞靶向CCR5的 Leronlimab 展開探究,探索其是否能夠成為有效的PrEP制劑。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在體外擴散試驗中評估了 Leronlimab 抑制HIV病毒在細胞間傳播的能力,他們推斷,在純凈且高度活化的CD4+T細胞體外培養系統中,100 μg/mL 的 Leronlimab 能夠完全抵擋CCR5受體與HIV病毒的結合,從而防止病毒的擴散。試驗結果證實了這一點,當使用相同濃度的 Leronlimab 進行擴散試驗時,CCR5野生型捐贈者的CD4+T細胞能夠完全抵抗HIV病毒的感染,其預防能力與攜帶CCR5-Δ32變異者的預防能力相當。在使用了25個HIV分離毒株進行試驗后,研究人員發現,Leronlimab 能夠模仿CCR5 Δ32/Δ32 在CD4+T細胞上的作用,完全抵抗HIV病毒的感染。

試驗結果顯示:Leronlimab 阻斷了CCR5在體外的傳播
隨后,研究團隊對 Leronlimab 能否作為PrEP以抵擋反復低劑量直腸內(intrarectal,IR)SHIV病毒的入侵進行了評估,他們將恒河猴作為被試分為3組,每組6只,組1為不進行任何治療和預防的對照組,組2為按照每周 10 mg/kg劑量使用 Leronlimab 進行治療的試驗組,組3則為按照每2周 50 mg/kg劑量使用 Leronlimab進行治療的試驗組,其中,組2和組3代表了 Leronlimab 試驗結果顯示,所有動物對 Leronlimab 都展現了良好的耐受性,沒有出現不良臨床反應,這證實了其在先前多個臨床試驗中所報道的高安全性。同時,組1未進行治療的恒河猴全部被感染,組2有兩只恒河猴被感染,而組3的所有被試都保持無病毒狀態,這表明, Leronlimab 的使用讓組3的所有恒河猴具備了防止感染HIV的抵抗能力,也顯示了其作為PrEP在預防HIV病毒感染方面的可行性。

以Leronlimab作為PrEP的試驗流程以及結果
研究在最后提到,Leronlimab 能夠做到在家中皮下給藥,與其他需要在診所給藥的肌肉內注射劑相比更具優勢。同時,與恒河猴相比,人類的 Leronlimab 血漿半衰期顯著延長,再加上人類CD4+T細胞上CCR5的表達較低,因此每月一次的 Leronlimab 或許就能足以預防HIV感染。而隨著抗體工程技術的進步以提高血漿半衰期,Leronlimab 或許可以延長至每季度注射一次,從而通過降低給藥頻率來進一步提高藥物依從性。
鑒于CCR5 Δ32/Δ32表型能夠在抵抗HIV病毒感染的基礎上對生命不產生威脅,同時 Leronlimab 的安全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在未來,科學家們有必要對 Leronlimab 在艾滋病中的治療和預防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深入剖析致死性癌癥的基因組或助力新型靶向療法的開發
- 【每周優選】牽手Merck, 為您的干細胞研究負責
- 基因編輯器CRISPR的產生和發展
- 《穹頂之下》沒告訴你的:癌癥發病率和年齡高度相關
- 射頻治療能夠改變癌細胞表型
- Nature子刊:防“艾”疫苗有望首發 恒河猴感染風險降低79%
- 生物醫藥巨頭在中國設首個社區實驗室
- 未來每個人都會成為自身健康的CEO
- 2003年西寶生物烏鎮一日游
- 二噁英檢測專用耗材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