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被太空輻射后基因會產生變化
據《自然》雜志官方網站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對一對雙胞胎宇航員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身體研究,結果表明,太空旅行會導致人類基因表達發生異常變化,染色體端粒將會變長。

人類被太空輻射后基因會產生變化
斯科特與馬克是宇航員,同時也是一對雙胞胎,他們自愿做NASA的研究對象。兩人分別在太空和地球上執行任務的同時,向研究人員提供血液樣本和其他生物材料,進行對照研究。
在過去一年時間里,斯科特在太空連續工作了340天。在執行任務之前,他與馬克作為同卵雙胞胎,在遺傳上非常相似。但當身處宇宙時,斯科特染色體的端粒顯然比他雙胞胎兄弟的要長。回到地球上之后,斯科特的端粒又恢復到他進入太空之前的狀態。
研究結果出乎意料,過去人們一直認為染色體端粒會隨著一個人的生命進程而變短,即越老越短。太空飛行帶來的時空壓力本應使端粒加速變短,但事實上,它不僅變長,而且還具備了收縮彈性。約翰·查爾斯是NASA人類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他表示,端粒長度變化就是時間腐蝕染色體的速度。染色體的變化將會導致宇航員在長期執行太空任務時出現健康問題。這也是為什么人們如此關注端粒對太空旅行影響的原因。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DNA甲基化作用出現異常。此前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以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進而控制基因表達。當斯科特在太空時,甲基化過程減慢了,而馬克體內的甲基化作用在相對加快。查爾斯表示,甲基化作用的變化記錄了基因在不同環境中的活動狀況,反映身體不需要哪些基因被解讀、轉錄和編碼蛋白質。通過測量甲基化進程,能從基因層面理解太空飛行對人體的影響。
除了太空環境,研究人員還猜測,苛刻的生存條件也是基因表達變化的原因之一。預計,雙胞胎研究的全部結果還需一兩年才能完成,但初步研究結果已在NASA人類研究方案的科學家會議上公布。新研究刷新人們在基因遺傳方面的認知,明白了去宇宙可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西寶生物全國代理Ludger品牌糖基化分析產品
- Nat Commun:雷帕霉素新用途!或能抑制機體衰老相關的肌萎縮并抑制肌少癥發生
- 老年癡呆靶向性療法新希望
- 如果沒有轉基因,中國人穿什么又吃什么?
- 重大進展!開發出一種新的DNA合成方法
- Arabinan 阿拉伯聚糖 - Elicityl生物質提取天然多糖和寡糖產品(11)
- 分子診斷是IVD市場的新力軍,即時診斷是IVD發展大勢
- ISOLAB 電子移液管助吸器
- 揭秘中國生命科學的“航空母艦”
- 食品中維生素快速檢測試劑盒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