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科學家利用新型基因條形碼技術鑒別出關鍵的癌癥免疫基因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奈山醫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能同時分析成百上千個基因功能的新型技術,該技術的分辨率能達到單細胞水平,其依賴于一種使用新型蛋白質的條形碼技術。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自從21世紀初期首次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測序后,科學家們揭示了一組超過2萬個蛋白質的編碼基因,然而研究人員并不能確定單個基因的功能,如果相關的研究數據,我們在理解人類基因組工作機制上將會受到很大限制,這無疑也會影響科學家們預測、預防、治療甚至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進程。2012年和2013年,研究人員建立了一種編輯基因的新方法,那就是CRISPR,研究者能利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來闡明基因的功能,如今CRISPR技術已經席卷了整個科學界,但研究者在使用該技術來研究成千上萬個基因的功能上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就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其能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規模來分析基因組,這或許就能夠解決當前科學家們所面臨的基因組學研究上的挑戰。這種新工具能夠利用名為表位的合成蛋白來貼上條形碼并且追蹤不同的CRISPRs,這種蛋白質條形碼被稱為優先代碼(pro-code),其能夠使得數百個CRISPRs一起來敲除大量基因。
當前有很多技術能夠聚合CRISPRs,這些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DNA作為條形碼,并且只允許對基因功能進行較低分辨率的研究;而通過這種優先代碼技術,研究人員就能夠提供一種新方法來幫助科學家們深入理解基因的功能和生物學效應。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優先代碼技術搜尋了免疫系統保護機體抵御癌癥所需要的基因,隨后他們利用CRISPRs來靶向剔除推測的免疫調節基因,并將其與優先代碼配對,隨后將這種優先代碼/CRISPRs (Pro-Code/CRISPR)文庫引入到乳腺癌細胞中,這些腫瘤就會受到識別癌細胞的殺傷性T細胞的攻擊和挑戰,很多癌細胞就會被T細胞快速消滅,但有些癌細胞卻會產生一定的耐受性。
研究者表示,這種優先代碼技術能夠幫助確定哪些基因會在耐藥細胞中丟失,以及這些基因在敏感癌細胞中所扮演的未知角色;此外,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還鑒別出了免疫檢查點PD-L1的一種負向調節子,PD-L1是臨床上癌癥免疫療法的主要作用靶點。
最后研究者Brian Brown說道,目前在理解人類基因組上我們還有大量工作要做,我們并不清楚大部分基因的工作機制以及其之間的具體關聯;這種“優先代碼”技術或許能夠加速后基因組時代的研究,即對人類基因組進行注釋,相關研究結果也能夠幫助發現致病基因,從而促進研究人員開發新型靶向性療法。
原始出處:
Aleksandra Wroblewska,Maxime Dhainaut,Benjamin Ben-Zvi,et al. Protein Barcodes Enable High-Dimensional Single-Cell CRISPR Screens. Protein Barcodes Enable High-Dimensional Single-Cell CRISPR Screens, Cell (2018). DOI: 10.1016/j.cell.2018.09.022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FDA批準sofosbuvir用于慢性丙型肝炎治療
- 不要再失多肽藥物和蛋白質藥物發展良機
- 日本研究揭開甲型H5N1病毒致雞迅速死亡之謎
- Analytica 2012 Part 9 - 低聚糖 Oligosaccharides
- 兩性離子緩沖液(Good’s 緩沖液)
- L-亮氨酸對硝基苯胺鹽酸鹽|LAP底物|H-Leu-Pna-HCl|16010-98-3
- Science:在帕金森病早期進行抗氧化劑治療有望阻止神經退化,改善神經元功能
- 表面活性劑套裝--快診試紙條配方試驗好幫手
- Nature:“人生七十古來稀”的秘密原來在這里!
- 乳制品中抗生素檢測行業金標準-帝斯曼Delvotest系列抗生素檢測試劑盒
推薦產品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