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示蹤技術揭示非肌肉細胞命運

圖片來源:生物谷
4月26日,國際學術期刊Circul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周斌研究組的研究成果:Genetic Lineage Tracing of Non-myocyte Population by Dual Recombinases。該研究工作利用新建立的雙同源重組技術系統揭示了在胚胎心臟發育、成體心臟穩態維持及損傷修復、成體骨骼肌穩態維持和損傷修復過程中,非肌肉細胞分化形成肌肉細胞的潛能。該研究成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的不同發育階段,非肌肉細胞的轉分化作用,為肌肉的再生醫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此外該技術并沒有依賴特定的干細胞分子標記去研究組織中是否存在干細胞向功能細胞(如肌肉細胞)分化過程。
心臟作為脊椎動物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心臟發生心肌梗塞后造成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心臟功能受到影響。成體心臟是否存在心肌干細胞一直存在爭論,之前的研究利用傳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認為在成體心臟中存在心肌干細胞,例如Kit+心肌干細胞,Bmi1+心肌干細胞,Scal1+心肌干細胞,Islet+心肌干細胞等,但由于這些心肌干細胞的分子標記本身就表達于部分心肌細胞中,因此這些假設的心肌干細胞向心肌細胞的分化潛能受到質疑。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雙同源重組技術同時對肌肉細胞和非肌肉細胞進行譜系示蹤,系統揭示非肌肉細胞向肌肉細胞分化的潛能。在胚胎心臟發育早期,Isl1+的心肌干細胞可以貢獻第二心區的心肌細胞,例如,心臟的流出道,右心室部分的心肌細胞,以及左心室和心房非常少量的心肌細胞均來自于Isl1+的心肌干細胞。研究人員利用雙同源重組技術特異性地對胚胎早期的非心肌細胞進行遺傳譜系示蹤發現,在胚胎心臟發育早期,非心肌細胞具有分化形成心肌細胞的能力,這些非心肌細胞可以貢獻形成第二心區的心肌細胞。在成體心臟的穩態維持過程中,研究人員利用雙同源重組技術對非肌肉細胞和肌肉細胞同時譜系示蹤發現,非肌肉細胞和肌肉細胞維持各自的細胞命運,非肌肉細胞不會轉分化形成肌肉細胞,而在成體心臟發生心肌梗塞后,造成心肌細胞大量死亡,心臟功能受損,但心臟中肌肉細胞和非肌肉細胞依然維持各自的細胞命運,非肌肉細胞不會轉分化形成肌肉細胞來彌補死亡的肌肉細胞,即成體心臟在穩態維持和損傷修復過程中都不會發生非肌肉細胞向肌肉細胞的轉分化。骨骼肌在穩態維持過程中,肌纖維細胞與非肌肉細胞發生融合,肌纖維細胞處于多核狀態,而當對骨骼肌實施BaCl2損傷后,骨骼肌中肌纖維細胞大量死亡,但在骨骼肌的損傷修復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骨骼肌中的非肌肉細胞可以轉分化形成肌纖維細胞,促進骨骼肌的損傷修復。以上研究成果將為肌肉的再生醫學提供理論基礎。
該研究工作是由博士生李燕、副研究員何靈娟等在研究員周斌的指導下完成的。該研究工作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呂愛蘭等的大力支持,同時得到中科院、國家基金委、科技部、上海市科委等資助。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致命罕見病有望迎來首款基因療法 已啟動臨床試驗
- 青春期時高糖食物和含糖飲料要少吃喝,或顯著增加成年后結直腸癌患病風險!
- 酰肼染料 Dye hydrazides - Lumiprobe活性染料(7)
- 好消息!Nature發文:面對新冠病毒突變,人體的免疫系統也在不斷應對進化!
- Science子刊:開發新型肺結核疫苗
- 蛋白類產品、鏈酶親和素和生物素衍生物
- 美國天然有機產品原料展 (Engredea 2013)
- 西寶生物提供各類小分子抑制劑
- AAC:新的聚乙二醇化干擾素β有望高效地治療HBV感染
- Science:COVID-19或呈季節性復發,夏季高溫也不會使之消亡!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