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生物組研究的人造腸道
微生物存在于人體、植物、土壤、海洋等各種環境中,這些微生物群落的集合被稱為微生物組。近年來,微生物組研究成為一個熱門,去年10月份,Science和Nature兩大期刊同時發文,倡議開展浩大的微生物組研究,以理解和利用微生物組——棲息在多種多樣生態系統(如人類腸道和海洋)的微生物群落,來改善人類健康、農業、生物能源和環境。今年5月份,美國白宮宣布啟動“國家微生物組計劃”,這是奧巴馬政府繼腦計劃、精確醫學、抗癌“登月”之后推出的又一個重大國家科研計劃。

近期,有研究人員制備了一種新的體外模型,使微生物組研究超越了種群豐度相關性,并朝著“調查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這條道路邁進。
令人興奮的是,最近許多研究將腸道微生物和人類健康聯系起來。這些研究大多數都依賴于宏基因組分析,來推斷微生物物種的相對豐度和不同健康狀態之間的聯系。雖然提供了豐富的主要信息,但是這些結果并不能確定一種疾病的原因,只是指出了一種相關性。為了確定原因,研究人員需要通過用實驗方法,操縱不同的變量,以試圖梳理分析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細節——這些實驗不能輕易地在動物身上完成。
現在,盧森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報道了一種新的人類腸道微流體模型,稱為HuMiX,可模擬腸道的條件和流程,從而讓我們對影響人類-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變量進行系統的操縱。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Paul Wilmes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利用HuMiX,我們可以實時觀察到細菌與人類腸道細胞交流時的相互作用。我們也可以研究那些利用現有實驗方法難以接近的過程。”
Wilmes的研究小組設計了HuMiX,其具有三個隔離層,第一層用于灌注基質,第二層用于人類上皮細胞培養,第三層用于培養微生物。這些隔離層是由多孔膜分開的,這種多孔膜模仿健康上皮細胞層,每一層都有進水口和出水口,以操縱培養基的物理化學參數。該設備還包含氧傳感器,并能容納一個電極來測量經上皮電阻,用以描述細胞的生長和分化。
研究人員對設備內的共培養條件進行優化,用于有氧和厭氧條件,研究人員通過利用該設備重復了以前公布的人類和動物實驗,并比較了由此產生的轉錄組和代謝產物,證明HuMiX能夠概括正常的腸道反應。根據Wilmes介紹,在所有情況下,數據都顯示出了強勁的一致性。
在驗證“該設備可作為一個優秀的人類腸道模型”的過程中,該研究團隊對來自themulti-omics研究的一些數據變得非常好奇。特別是,腸道上皮細胞與乳酸菌的共培養,可導致多個miRNA的表達發生改變,包括一些目前用于胃腸道癌癥的生物標志物。因此,研究人員建議,HuMiX可能促進生物標記物的鑒定,并促進微生物組為基礎的療法的測試。
采用這個新系統研究人員也揭示出了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本研究第一作者Pranjul Shah說:“在腸細胞和乳桿菌某一菌株的共培養中,我們發現,神經系統一個信使的產生,特別是神經遞質γ-氨基丁酸(GABA),在腸道細胞中是受到刺激的,從而表明腸道可能通過一種機制與大腦交流。”這個觀察結果打開了“使用HuMiX來研究腸腦軸”的可能性。
雖然Wilmes的研究小組開發的HuMiX是用于研究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但是該設備用于篩選藥物和調查藥物動力學和營養學,應該也是很有價值的。Wilmes說:“利用HuMiX,我們現在還可以分析益生菌、膳食化合物或影響人類生理學的藥物。我們希望看到這些療法如何需要完善的具體指標,以為了將來更好地工作。”
![]() |
![]() |
![]() |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 |
![]() |
![]()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下一篇:疫苗或能阻止阿爾茨海默氏癥上一篇: 老年癡呆可能是大腦對抗感染性病菌導致的
此文關鍵字:微生物組
相關資訊
- 高血壓的根本性療法問世,或可解決至少25%人群的血壓問題!
- DNA的甲基化水平或與機體肥胖直接相關
- “一苗難求”的網紅HPV疫苗,竟然還能防口咽癌!
- Nature子刊:超5萬人研究發現人體內神奇的棕色脂肪可預防多種慢性疾病!
- Sci Adv:科學家們找到阿茲海默癥的新型診斷標志物
- 人體“基因剪刀”抗癌臨床試驗首次在美國通過審查
- 【診斷試劑原料】免疫比濁用抗體系列
- 潘愛華:打造北大未名 擁有十幾家參控股企業
- 《Science》子刊:首次發現失眠是致命性腦動脈瘤破裂的潛在危險因素
- 可否使用與原先培養條件不同之血清種類?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
資訊文章
您的瀏覽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