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治療“黑馬”登場!Nature子刊:100萬億腸道細菌打破CAR-T實體瘤魔咒
腸道菌群是寄居在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群,據估計,人體消化道內寄生的細菌數目高達100萬億,因此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
近年來,高通量測序技術不斷成熟,為現代生命科技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基因測序的助力下,腸道菌群的研究開始進入“井噴期”,越來越多的科學試驗發現,腸道微生物組不僅對機體消化道具有核心指導作用,還與糖尿病、肥胖、帕金森病,甚至抑郁癥、自閉癥相關。
然而,科研人員對腸道菌群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此。近日,維爾茨堡大學和馬爾堡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成功的證明,微生物代謝物能夠增加某些免疫細胞的細胞毒活性,并對腫瘤治療的效率產生積極影響。
相關研究以“Microbial short-chain fatty acids modulate CD8+ T cell responses and improve adoptive immunotherapy for cancer”為題發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
doi.org/10.1038/s41467-021-24331-1
事實上,腸道菌群能直接影響特定的腫瘤免疫療法早已被證實,其中免疫檢查點抑制 (ICI)療法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 (CTL) “CD8+T”介導的過繼性T細胞療法(TIL-ACT)與腸道菌群關系尤為密切。但遺憾的是,目前我們對微生物代謝產物對癌癥免疫療法的積極作用卻知之甚少。
眾所周知,腸道菌群與宿主相互作用的主要方式之一是通過代謝產物,當腸道遠端細菌代謝大量營養素時,就會促進代謝產物生成,截至目前,已經確定了300多種常見的菌群宿主代謝物,包括膽汁酸、短鏈脂肪酸(SCFA)、吲哚衍生物以及多胺類等。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員“盯上了”最常被研究的一類小分子代謝物短鏈脂肪酸 (SCFA) 戊酸鹽和丁酸鹽,為了證明它們能夠增加CD8+T的細胞毒活性,研究人員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試驗。
研究人員將B16OVA 黑色素瘤細胞接種到CD45.2 +小鼠中,發現經戊酸鹽和丁酸鹽代謝和表觀遺傳重新編程 CD8+T 細胞后,小鼠體內的促炎和細胞毒性分子量增加,且抗原特異性CTL 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顯著改善。
戊酸增強抗原特異性 CTL 的抗腫瘤活性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還發現嵌合抗原受體(CAR-T )細胞也能在SCFA中受益。通常情況下,正常的T細胞經常會“無視”癌細胞,但作為免疫療法的明星產品之一的“CAR-T療法”卻有著火眼金睛,目前該療法已在血液癌癥中展現出巨大的實力。然而,對于實體瘤CAR-T療法卻鮮有成效。
經多年的探索,科研人員終于找到了攻破CAR-T療法缺陷的良方,他們發現經戊酸或其他短鏈脂肪酸處理后的CAR-T 細胞恰好能解決這一難題。經戊酸和丁酸處理后的 CTL 和 CAR-T 細胞可提升 mTOR 作為中央細胞代謝傳感器的性能,并抑制I類組蛋白脫乙酰酶活性。
戊酸鹽治療增強了胰腺癌模型中 CAR T 細胞的抗腫瘤效力
與此同時,這種重編程會導致 CD25、IFN-γ 和 TNF-α 等效應分子產量增加,并顯著增強同源小鼠黑色素瘤和胰腺癌模型中抗原特異性 CTL 和靶向受體酪氨酸激酶樣孤兒受體1(ROR1)的 CAR-T 細胞的抗腫瘤活性。
戊酸增強了CAR T 細胞的功能狀態
當然,將這項新發現轉換成新療法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該研究團隊將逐漸擴大所研究的腫瘤疾病譜,除了實體瘤外,還將涉及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腫瘤。此外,研究人員還將更深入地探索短鏈脂肪酸的功能,給癌癥患者帶來福音。
官網:www.baichuan365.com | 微信服務號:iseebio | 微博:seebiobiotech |
商城:mall.seebio.cn | 微信訂閱號:seebiotech | 泉養堂:www.canmedo.com |
相關資訊
- Megazyme品牌產品簡介
- 南開團隊合成甘露霉素 助力人類對抗超級細菌
- Phos-tag質譜分析試劑盒,用于MALDI-TOF/MS檢測,提升檢測靈敏度!
- NHS活化瓊脂糖凝膠
- 中國科學家發現ERK促進胰腺癌發展新機制
- 西寶生物 WAKO - 和光純藥 代理證書
- FDA取締香皂中的19種抗菌成分
- 新型抗菌藥物——聚碳酸酯分子
- BMJ子刊:未來20年,中國將有860萬人死于與吸煙有關的癌癥!
- Cisbio HTRF技術磷酸化檢測整體解決方案
新進產品
同類文章排行
- 清除人體內衣原體感染的關鍵鑰匙
- iScience:一種對抗遺傳性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在途徑
- 真的有可以中和所有已知COVID-19毒株的抗體?
- 細胞“廢物”使抗癌的免疫細胞恢復活力!
- 男性注意!這種食品攝入過多會導致結直腸癌
- 無路可退!主食中的農藥殘留,可誘發阿爾茨海默病
- Cell出乎意料新發現:原來是這種“瀕死體驗”讓癌細胞惡化
- 研究發現,冠狀病毒的形狀會影響其傳播
- Science Advances新突破:快速高效生產人體免疫細胞的新方法
- 《Nature Genetics》確定10個克羅恩病相關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