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核仁小分子RNA在調節細胞衰老的作用:SNORA13是多種衰老必需的[ 2024-07-19 11:28 ]
- 細胞衰老是一把“雙刃劍”,細胞衰老對人類健康和疾病的廣泛影響強調了全面了解驅動這一關鍵應激反應途徑的分子機制的重要性。由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細胞調節衰老的新方法,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這一發現,可能有一天會導致對各種與衰老相關的疾病的新干預,包括神經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癥,以及對一系列被稱為核糖體病的疾病的新療法。
- Nature Medicine:一種新的強迫癥神經生物標志物[ 2024-07-18 13:35 ]
- 貝勒醫學院和德克薩斯兒童醫院最近的一項研究確定了一種特定的神經活動模式,作為一種新的生物標志物,可以準確預測和監測接受深部腦刺激(DBS)治療的強迫癥(OCD)患者的臨床狀態,深部腦刺激是一種迅速出現的治療嚴重精神疾病的方法。
- Nature新研究對理解基因調控具有重大意義[ 2024-07-17 11:11 ]
- 由奧塔哥大學的Peter Fineran教授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研究了感染細菌的病毒(稱為噬菌體)使用的一種特殊蛋白質。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自然》上,分析了噬菌體在部署抗CRISPR時使用的一種蛋白質,這是它們阻斷細菌CRISPR-Cas免疫系統的方法。
- Cancer Cell:多組學分析揭示膠質瘤的共同特征[ 2024-07-16 12:55 ]
- 質母細胞瘤(GBM)及其他高級別的星形細胞瘤是最為常見且致命的腦部腫瘤,盡管經過了幾十年的基因組分析,其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以下。近日,由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等機構領導的研究團隊將蛋白質組學、代謝組學、脂質組學、翻譯后修飾與基因組學和轉錄組學分析結合起來,對高級別膠質瘤進行了全面分析,以揭示驅動癌癥的多尺度調控相互作用。
- Cell:癌癥和懷孕具有共同的免疫分子機制![ 2024-07-15 10:29 ]
- 在最近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一組研究人員闡明了癌癥和妊娠中共同的免疫耐受機制,重點研究了孕激素誘導的B7同源物4 (B7- h4)(一種免疫檢查點蛋白)作為腫瘤胎兒免疫耐受檢查點的作用(允許癌癥和胎兒細胞免疫共存的機制)。
- Science子刊:在腫瘤中發現的微蛋白是開發癌癥疫苗的關鍵[ 2024-07-12 10:14 ]
- 由德爾瑪醫院研究所、納瓦拉西瑪大學和龐培法布拉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組肝臟腫瘤特有的小分子可能是開發癌癥疫苗的關鍵。這些都是微蛋白,非常小的蛋白只在腫瘤細胞中表達。這可以導致免疫細胞對腫瘤的激活。這項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 Nature子刊:一步法對細胞基因組進行多次編輯[ 2024-07-11 13:27 ]
- 格拉德斯通研究所的一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方法,使他們能夠在細胞內的多個位置同時進行精確的編輯。利用一種叫做逆轉錄酶的分子,他們創造了一種工具,可以有效地修改細菌、酵母和人類細胞中的DNA。
- 新發現揭示TRP14 (TXNDC17)是半胱氨酸代謝和抗病的關鍵酶[ 2024-07-09 10:04 ]
- 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醫學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系的研究人員與其他幾個研究小組合作,最近在EMBO雜志上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該研究將TRP14酶(也稱為TXNDC17)帶到了聚光燈下,發現了它在胱氨酸還原成半胱氨酸的基本作用,這是各種生命形式的基本過程。
- S-亞硝基化谷胱甘肽還原酶(GSNOR)調控嗎啡鎮痛耐受的分子機制[ 2024-07-08 11:16 ]
- 近期,國際知名期刊《Redox Bi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陳暢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姚永剛團隊合作完成的題為"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 alleviates morphine analgesic tolerance by restricting PKCα S-nitrosa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利用S-亞硝基化谷胱甘肽還原酶(S-nitrosoglutathione reductase,GSNOR)基因敲除小鼠和神經元中過表達GSNOR
- 核糖體和ZAK蛋白刺激細胞對紫外線輻射損傷的初始反應[ 2024-07-05 10:28 ]
- 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認為,細胞的信使RNA (mRNA) -;遺傳物質的主要翻譯和調節者-;與一種叫做ZAK的關鍵蛋白質一起,刺激細胞對紫外線輻射損傷的初始反應,并在細胞的生死中起著關鍵作用。
- Nature子刊:逆轉肝臟衰老的突破性進展[ 2024-07-04 10:45 ]
- 杜克健康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針對一種特定類型的細胞死亡,衰老相關的肝損傷可能是可逆的,這為數百萬因代謝壓力而加劇的肝病患者帶來了希望。
- 自閉癥最早的生物學跡象[ 2024-07-03 10:46 ]
-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發表在《Molecular Autism》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首次闡明了這一問題。其中一項發現是:這兩種自閉癥譜系障礙亞型的生物學基礎是在胚胎發育的最初幾周和幾個月里形成的。
- Nature子刊:蛋白質團塊預測衰老時鐘[ 2024-07-02 10:51 ]
- 測量細胞中的蛋白質團塊會成為一種評估我們患老年性疾病風險的新方法嗎?來自美因茨約翰內斯古騰堡大學(JGU)的Dorothee Dormann和Edward Lemke教授同時也是美因茨分子生物學研究所(IMB)的副主任,他們提出了一種“蛋白質聚集鐘”的想法,可以用來衡量衰老和健康。他們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發表了一篇新的觀點文章,討論了這一創新概念。
- NEJM綜述:淀粉樣變性的發病機制、研究和治療[ 2024-07-01 10:11 ]
- 在一篇關于AL淀粉樣變性“系統性輕鏈淀粉樣變性”的綜述文章中,Chobanian & Avedisian醫學院和波士頓醫學中心淀粉樣變性中心主任Vaishali Sanchorawala醫學博士重點介紹了發病機制、臨床綜合征、風險分層和治療進展方面的最新進展,并展望了未來治療和研究的努力和需求。
- Nature子刊:膳食纖維促進腸道細菌對有益氨基酸的轉化[ 2024-06-28 10:08 ]
- 膳食纖維有益于我們的健康,來自丹麥理工大學國家食品研究所和哥本哈根大學營養、運動和體育學系的科學家們現在發現了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們的結腸內,不同類型的細菌競相利用一種叫做色氨酸的必需氨基酸。這種競爭可能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好的或壞的結果。這項發表在科學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當我們攝入大量膳食纖維時,腸道細菌有助于將色氨酸轉化為健康物質。但是如果我們沒有攝入足夠的纖維,色氨酸就會被我們的腸道細菌轉化成有害的化合物。
- Nature Medicine:基因變異可能是糖尿病差異的原因![ 2024-06-27 09:43 ]
- 6月25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的一篇報道稱,非洲血統人群中常見的一種基因變異與糖尿病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攜帶G6PDdef變異基因的人可能會延遲糖尿病的診斷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所需的治療,因為它與HbA1c水平降低有關,HbA1c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血糖水平臨床指標。
- Nature子刊:微生物組模型揭示短鏈脂肪酸的代謝差異[ 2024-06-26 10:25 ]
- 系統生物學研究所(ISB)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方法,用以模擬個性化的微生物組介導的飲食反應。他們采用了微生物群落規模代謝模型(MCMM)來預測個體特異性SCFA產量對不同飲食、益生元和益生菌輸入的響應。
- 西馬魯肽使女性心衰患者的體重減輕幅度大于男性,并改善男女心衰癥狀[ 2024-06-25 10:40 ]
- Semaglutide是一種最初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藥物,可顯著改善患有一種常見類型心力衰竭的男性和女性的癥狀,這種心力衰竭的治療選擇很少。根據Subodh Verma博士(多倫多大學圣邁克爾醫院)在美國糖尿病協會2024年科學會議上發表并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JACC)上的研究,與男性相比,女性經歷了更大的體重減輕和相同的癥狀益處。
- Nature Immunology:一種特殊類型的人類白細胞[ 2024-06-24 10:36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神經科學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類型的人類白細胞,它具有再生神經纖維的潛力。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免疫學》雜志上,標志著醫學科學的重大飛躍。
- 《Nature Neuroscience》能抵抗朊病毒的細胞有什么特征?[ 2024-06-21 11:13 ]
- 蘇黎世大學和卡羅林斯卡大學索爾納醫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進行了一項研究,旨在更好地了解NG2神經膠質細胞(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一類神經膠質細胞)在朊病毒誘導的神經變性中的作用。朊病毒疾病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神經毒性是由一種叫做朊病毒的蛋白質的異常積聚引起的。
- Cell:精準的蛋白質得以修復受損的心臟和腎臟[ 2024-06-20 13:11 ]
- 利用計算機設計的蛋白質,研究人員現在已經證明,他們能夠在實驗室中指導人類干細胞形成新的血管。再生醫學的這一里程碑為修復受損的心臟、腎臟和其他器官帶來了新的希望。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領導了這個項目。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0日的《Cell》雜志上。
- 《Cell》首次發現NLRC5在免疫反應和細胞死亡中的作用[ 2024-06-19 10:12 ]
- 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NLRC5作為一種先天免疫傳感器起著一種以前未知的作用,引發細胞死亡。發表在《Cell》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顯示,NLRC5如何驅動PANoptosis(一種突出的炎癥細胞死亡類型)。這一認識對開發靶向NLRC5治療感染、炎癥性疾病和衰老的療法具有重要意義。
- Nature子刊:一些CRISPR篩選可能會遺漏癌癥藥物靶點[ 2024-06-18 10:47 ]
- 新的研究表明,許多這些CRISPR篩選實驗依賴于被稱為CRISPR/Cas9向導的成分,這些成分在來自所有祖先的細胞中表現不佳,這可能導致CRISPR篩選錯過癌癥依賴性。
- Nature子刊:一種幫助癌細胞擴散到全身的基因[ 2024-06-17 10:55 ]
- Mostoslavsky和他的同事們首先比較了原發性腫瘤和轉移性腫瘤小鼠胰腺癌或乳腺癌的基因表達模式。在確定了轉移性腫瘤細胞中表達增加的各種基因后,研究人員分別沉默了每個基因。在這些實驗中,沉默Gstt1基因對小鼠的原發腫瘤細胞沒有影響,但它剝奪了轉移性癌細胞生長和擴散的能力。它還阻斷了兩種轉移性人類胰腺癌細胞系的細胞生長。
- 《Nature》肥胖與癌癥之間的聯系[ 2024-06-14 10:22 ]
- 范德比爾特大學醫學中心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被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在肥胖和癌癥之間的復雜聯系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肥胖增加了腫瘤中巨噬細胞的頻率,并誘導它們表達免疫檢查點蛋白PD-1,這是癌癥免疫治療的靶點。該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12日的《Nature》雜志上,為肥胖如何增加癌癥風險和增強免疫治療反應提供了一個機制解釋。他們還可能提出改進免疫治療的策略,并確定對這種治療反應最好的患者。
- Nature Biotechnology:精確測量癌癥的進化,定義分析腫瘤基因組成的最佳算法[ 2024-06-13 10:41 ]
- 摘要:研究人員揭示了癌癥進化背后的復雜過程,并定義了分析腫瘤基因組成的最佳算法。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揭示了癌癥進化背后的復雜過程,并定義了分析腫瘤基因組成的最佳算法。 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詳細介紹了新的在線資源,這些資源可以幫助科學家選擇分析腫瘤演變的最佳算法,提高診斷準確性和治療計劃。 圖1 戊型肝炎病毒復制的宿主和病毒衍生插入物的遺傳決定因素 了解腫瘤的進化對治療癌癥至關重要。具有更多遺傳多樣性的腫瘤往往更難治療,更有可能抵抗治療。特定突變發生的時
- 病毒吸收宿主RNA,急性感染可變慢性感染[ 2024-06-12 10:20 ]
- 戊型肝炎病毒是如何逃避免疫系統的?為什么感染會變成慢性而無法治愈?研究人員首次想要找出并分析一名慢性感染患者在一年多時間內的所有病毒種群。他們詳細檢查了來自血液樣本的180多個個體序列。研究人員在2024年6月6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了研究報告。
- Nature:炎癥性腸病的主要原因[ 2024-06-11 14:43 ]
- 在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克里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深入研究了一個“基因沙漠”——一個不編碼蛋白質的DNA區域,此前曾被認為與IBD和其他幾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他們發現這個基因沙漠包含一個“增強子”,這是一段DNA,它就像附近基因的音量刻度盤,能夠增加它們制造的蛋白質的數量。研究小組發現,這種特殊的增強子只在巨噬細胞(一種已知在IBD中很重要的免疫細胞)中活躍,并促進了一種名為ETS2的基因,其水平越高,患病風險就越高。
- 《Nature》新技術捕獲了短壽命RNA,從而揭示了細胞中基因轉錄的隱秘協調方式[ 2024-06-07 15:22 ]
-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技術,使他們能夠觀察細胞中基因和增強子激活的時間。當一個基因與一個特定的增強子幾乎同時被激活時,它強烈表明該增強子控制著該基因。
- 阻斷CDK7蛋白可以防止與癌癥治療相關的心臟損傷[ 2024-06-06 12:42 ]
- 根據華盛頓州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阻斷CDK7蛋白質可以防止這種常用于治療乳腺癌、淋巴瘤、白血病和其他癌癥的化療藥物相關的心臟損傷。重要的是,研究人員還發現抑制CDK7有助于增強阿霉素的抗癌能力。這項研究發表在《Cardiovascular Research》雜志上。
- Nature Aging破解衰老的密碼——脂質變化[ 2024-06-05 12:41 ]
- 日本理研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老鼠的脂質代謝在器官和性別上都發生了許多與年齡相關的變化。這些變化之一是,隨著小鼠年齡的增長,腸道細菌產生的某些脂質在全身的選擇性積累。他們還發現了腎臟的性別差異以及與之相關的基因。
- Nature子刊介紹癌癥治療的一種新途徑:抗體-肽抑制劑綴合物[ 2024-06-04 10:44 ]
- 由EPFL的Elisa Oricchio和Bruno Correia領導的一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方法來克服這些限制。他們創建了一個模塊化藥物平臺,將非天然肽抑制劑(nnpi)與抗體偶聯,產生抗體-肽抑制劑偶聯物(APICs)。這種方法確保了抑制劑被特異性地遞送到癌細胞,從而減少了全身副作用,提高了治療效果。
- Nature子刊:破解艾滋病毒防御——創新疫苗[ 2024-06-03 12:50 ]
- 利用先進的免疫學技術,研究人員已經有效地激活了動物的免疫系統,產生罕見的前體B細胞,這種細胞可以產生一種HIV廣泛中和抗體(bNAbs)。發表在《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上的研究結果表明,在研制預防性艾滋病疫苗方面取得了有希望的、漸進的進展。
- 《Nature Neuroscience》可增強神經膠質細胞的蛋白質[ 2024-05-31 11:24 ]
- 最近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明,PLXNB1編碼的Plexin-B1調節阿爾茨海默病(AD)斑塊周圍神經膠質網的激活。
- 蛋白質組學研究發現重癥COVID-19的血漿標志物[ 2024-05-30 12:35 ]
- 近日,波士頓兒童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血漿中發現了一些蛋白標志物,可預測日益嚴重或致命的COVID-19。這項研究成果于5月24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
- 《Science》代謝途徑與抗EB病毒感染[ 2024-05-28 13:09 ]
- 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可導致一系列疾病,包括一系列癌癥。巴塞爾大學和巴塞爾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Science》雜志上報道,現在新出現的數據表明,抑制感染細胞中的特定代謝途徑可以減少潛伏感染,從而減少下游疾病的風險。
- Nature Biotechnology:一種新的基因編輯系統可以治療復雜的疾病[ 2024-05-27 11:01 ]
- 目前在活細胞中建模或校正突變的方法效率很低,特別是在多路復用時——在基因組中同時安裝多個點突變。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高效基因組編輯工具,稱為多路正交堿基編輯器(MOBEs),可以一次安裝多個點突變。他們的研究由化學和生物化學助理教授Alexis Komor的實驗室領導,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
- Nature:未知的補償機制——細胞如何處理額外的染色體[ 2024-05-24 12:52 ]
- 對于生物體來說,額外的染色體通常是一個問題,可能會破壞發育或導致疾病。但有些細胞反而受益——例如,癌細胞或致病酵母菌可以利用額外的染色體逃避治療,并產生抗藥性。來自柏林夏里特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現在已經破譯了酵母是如何設法彌補這種基因失衡的。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志上,這可能會為治療耐藥腫瘤或真菌感染提供新方法。
- 阿爾茨海默病:斑塊里不僅有tau和淀粉樣蛋白 還有衰老驅動的數百種蛋白質積聚 解密之鑰或藏其中[ 2024-05-23 10:27 ]
- 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最近完成了一項對線蟲的系統研究,證實阿爾茨海默病這些不溶性蛋白斑塊中還有上千種其他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在正常衰老過程中也會積聚沉淀,被作者稱為核心不溶性蛋白質組(CIP)。
- Nature子刊:利用細胞外囊泡實現精準藥物遞送[ 2024-05-22 12:42 ]
- 當我們的細胞交流時,它們會發出一種叫做細胞外囊泡的小膜泡,其中含有各種信號分子。這些小氣泡有時被稱為人體的“瓶中信息”,近年來人們對它們的興趣越來越大,因為它們可以用來輸送藥物。
- Science Immunology:一種腸道細菌可以增強免疫反應,增強癌癥免疫治療[ 2024-05-21 15:00 ]
- 現在,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身上發現,一種腸道細菌——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gnavus)可以增強癌癥免疫治療的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17日的《科學免疫學》雜志上,提出了一種利用腸道微生物幫助釋放免疫療法尚未開發的抗癌潛力的新策略。
- Nature子刊:tRNA修飾的細胞過程影響了瘧疾寄生蟲產生耐藥性的能力[ 2024-05-20 13:10 ]
- 摘要:人類瘧疾的最致命的瘧原蟲惡性瘧原蟲(P. falciparum)正在對ART產生部分耐藥性。 瘧疾是一種蚊子傳播的傳染病,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全球健康威脅。2022年,全球有2.49億人罹患此病,60.8萬人死亡。以青蒿素(ART)為基礎的聯合療法通常被用作患者的一線治療方法,但是它們的有效性正受到威脅,因為導致人類瘧疾的最致命的瘧原蟲惡性瘧原蟲(P. falciparum)正在對ART產生部分耐藥性。 SMART突破性研究確定瘧疾寄生蟲耐藥性背后的機制 由瘧原蟲引起的瘧疾正在對以青蒿素為基礎的聯合療法
- Cell:ARID1A突變如何增強癌癥免疫療法的效果[ 2024-05-17 10:44 ]
- 最近,科學家們注意到,腫瘤中帶有ARID1A基因突變的患者更有可能對免疫檢查點阻斷療法產生積極應答。由于這種突變存在于許多癌癥中,包括子宮內膜癌、卵巢癌、結腸癌、胃癌、肝癌和胰腺癌,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學家想知道它是如何影響治療敏感性的,以及臨床醫生應如何利用這些信息為每位患者定制癌癥治療方案。
- 《Nature》科學家揭開了一種致命霍亂病菌背后的神秘面紗[ 2024-05-16 13:12 ]
- 1961年在印度尼西亞出現的一種致命的霍亂菌株至今仍在廣泛傳播,每年奪去世界各地數千人的生命,使數百萬人患病。而且,它的持久性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最后,在今天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了這種危險的菌株是如何在幾十年里持續存在的。
- Cell子刊新研究揭示了線粒體蛋白在心臟再生中的關鍵作用[ 2024-05-15 14:23 ]
- 現在,一項新的研究探索了超復合體組裝的機制,并揭示了線粒體組裝因子對心臟再生的主要影響。這項研究是由國家心血管研究中心(CNIC)的jos Antonio Enríquez博士和Dra共同領導的。瑞士伯爾尼大學的Nadia Mercader是CNIC的訪問科學家。這項發表在《發育細胞》上的研究表明,Cox7a蛋白家族的一員在CIV二聚體的組裝中起著重要作用,這種組裝對線粒體的正確功能至關重要,因此對細胞能量的產生至關重要。
- Cell揭示一種前所未見的機制:乙型肝炎的致命弱點[ 2024-05-14 13:41 ]
- 現在,來自洛克菲勒大學Charles M. Rice實驗室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前所未見的機制,這可能會帶來治療 HBV 的新方法。他們在《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 一種革命性的方法:PET塑料升級回收的突破性創新[ 2024-05-13 14:23 ]
- 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可以回收并將日常使用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塑料轉化為有價值的材料。通過利用先進的酶和催化劑,該報告極大地改善了我們分解和再利用PET的方式
- 轉錄因子PBX1在調控間質細胞分化和精子發生中的關鍵作用[ 2024-05-11 14:50 ]
-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動物生態與資源保護研究團隊通過對睪丸單細胞轉錄組數據的挖掘,發現轉錄因子PBX1(Pre-B-cell leukemia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1)在睪丸間質細胞和管周肌樣細胞中特異表達。
- Nature發現一種完全不同的作用機制:直接作用于白血病細胞,阻止它們的生長[ 2024-05-10 10:28 ]
- 丹娜-法伯癌癥研究所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一個亞群依賴于一種叫做PI3Kγ的分子復合物來生存。該研究提供了機制和臨床前證據,支持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迅速啟動臨床試驗,測試一種現有的藥物,這種藥物被稱為eganelisib,eganelisib可以單獨或與最常用的AML化療藥物阿糖胞苷聯合使用。
- Nature子刊:表觀基因組分析揭示漸凍癥的風險因素[ 2024-05-09 11:09 ]
-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ATAC-seq技術分析了380名ALS患者運動神經元中的表觀遺傳修飾。分析揭示了一個與已知ALS亞型相關的強烈差異信號,以及約30個與ALS疾病進展速度相關的修飾位置。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21-8158
公司傳真: 021-50272982
公司郵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總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畢升路299弄11號502室 郵編:201204
研發生產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宏路508號5幢 郵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