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維生素E可以降低急性腎損傷風險[ 2017-03-16 09:13 ]
- 根據一項最新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Kidney Diseases上關于3項隨機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維生素E或可以將急性腎損傷的風險降低62%。
- PNAS:揭示記憶T細胞產生之謎[ 2017-03-15 09:42 ]
- 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蘇里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鑒定出在記憶T細胞中運行的一種分子機制,經操縱后,這種機制可能在體內產生和維持更多的記憶T細胞。
- Science子刊:利用RNAi盒培育出不含黃曲霉素的轉基因玉米[ 2017-03-14 08:53 ]
- 如今,在培育不含黃曲霉素的玉米的過程中,來自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和亞利桑那州基因組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靶向真菌基因aflC 上的三個區域的RNA干擾盒。當被轉染進玉米中時,這種RNAi盒降低被黃曲霉菌感染的玉米粒中的基因aflC表達,從而降低真菌黃曲霉素產生。
- PNAS:首次利用CRISPR-Cas9對古生菌進行基因組編輯[ 2017-03-13 09:39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微生物學教授Bill Metcalf和博士后研究員Dipti Nayak首次記錄了在古生菌(Archaea,也譯作古細菌,或古菌)中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組編輯。他們的突破性工作有潛力在未來極大地加快研究這類有機體,包括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
- PNAS:如何利用簡單的血液檢測來診斷癌癥?[ 2017-03-10 08:43 ]
- 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醫生們未來或有望利用簡單的血液檢測來診斷和監測患者的癌癥,從而或許就能夠降低或消除一些侵入性手段的使用,文章中,研究者在血漿中鑒別出了一系列蛋白質,當這些蛋白水平升高時就意味著患者會患上癌癥。
- ACS Nano:突破!科學家利用來自尿液的生物標志物進行早期癌癥篩查[ 2017-03-09 09:54 ]
- 日前,來自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技術,該技術能夠有效在尿液或血液中有效鑒別出促進癌癥發生的物質,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ACS Nano上。文章中,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種集成的離心微流體平臺(Exodisc),這種設備能夠對尿液中的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進行分離。
- 全球飼料行業面臨總體下滑[ 2017-03-08 08:52 ]
- 近日,2017年奧特奇全球飼料調查發布,估計去年全球飼料產量首次超過10億噸,相比于去年增長3.7%。從全球角度來說,飼料整體價格有所下降,因此飼料行業整體產值也有所下降。
- Science:揭示出蛋白折疊遠遠想象中的更加復雜[ 2017-03-07 08:52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所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比以前更加詳細地測量蛋白折疊,從而揭示出這種折疊過程比之前所知的更加復雜。這些結果提示著在此之前,對科學界而言,蛋白折疊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這是因為這種折疊過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生而且蛋白結構發生如此小的變化以至于常規的方法不能夠檢測出來。
- Science:重磅!科學家利用干細胞首次開發出“人工小鼠胚胎”[ 2017-03-06 08:55 ]
- 近日,來自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兩種類型的干細胞以及3D支架,成功在培養基中制造出了一種類似小鼠胚胎的結構,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Science上。理解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一直是科學家們非常感興趣的領域,因為其能夠幫助解釋為何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人類妊娠會發生失敗。
- Cell Rep:科學家闡明寨卡病毒改變人類細胞的分子機制[ 2017-03-03 08:55 ]
-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德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非洲和亞洲的寨卡病毒如何對宿主細胞中的內質網及細胞骨架結構進行重排以便其能夠建立制造子代病毒的“工廠”
- 世衛發布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點病原體清單[ 2017-03-02 08:54 ]
- 世界衛生組織27日發布首份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點病原體清單,旨在指導和促進新型抗生素的研究與開發。因出現抗生素耐藥性問題且對人類健康構成重要威脅,12種細菌種族入列該清單。
- WHO:12大耐藥性細菌排名公布[ 2017-03-01 08:48 ]
- 鑒于目前嚴峻的細菌耐藥性趨勢,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世界上最具耐藥性的、最能威脅人類健康的"超級細菌"列表。
- 人類被太空輻射后基因會產生變化[ 2017-02-28 08:55 ]
- 據《自然》雜志官方網站報道,美國宇航局NASA對一對雙胞胎宇航員進行了長達一年的身體研究,結果表明,太空旅行會導致人類基因表達發生異常變化,染色體端粒將會變長。
- J immunol:C型凝集素抵抗尿路感染的分子機制[ 2017-02-27 09:30 ]
-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尿路感染復發的患者其病灶處的SP-A的水平明顯低于健康人群,這說明SPA對于人體抵抗UPEC的侵染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其中的機制并不清楚。
- PNAS:海螺毒液成分或可成為代替鴉片的止痛藥[ 2017-02-24 09:07 ]
-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海螺分泌的毒液中有一種成分能夠緩解疼痛,而且該化合物的作用機制與傳統的鴉片類止痛劑并不相同。
- JRSI:利用CRISPR-噬菌體共進化解釋混亂的實驗結果[ 2017-02-23 09:49 ]
- 一項新的研究提示著計劃利用CRISPR基因組編輯系統產生定制的腸道細菌的科學家們可能需要解釋這種微生物免疫系統的動態進化。
- Cell Rep:科學家揭示腸道菌群影響代謝疾病的新線索[ 2017-02-22 08:56 ]
- 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上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能夠協同宿主基因共同調節胰島素分泌,影響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發生。這篇文章介紹了宿主基因背景如何塑造腸道菌群,為代謝疾病的發生提供基礎。
- PNAS:單分子成像:結構生物學的未來[ 2017-02-21 08:43 ]
- 自從解析出DNA的三維結構后,結構生物學幫助科學家們解析出了更多的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解決了很多生物學的根基上的問題。然而,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受到了技術層面上的重大瓶頸。新技術的出現,將對結構生物學的發展帶了跨越式的進展。
- 當抗菌藥物全部失效后 我們該何去何從?[ 2017-02-20 08:50 ]
- 最近,一項來自澳大利亞科學院的研究報告呼吁澳大利亞政府應立即采取行動對抗日益嚴重的細菌抗生素耐藥性,這篇報告重點強調了研究經費的不足、食品標簽以及部門協作之間的問題。
- Nature:脂肪細胞釋放到血液中的miRNA調節其他的組織[ 2017-02-17 08:49 ]
- 脂肪細胞不僅僅是存在于體內的脂滴,它們也釋放激素和其他的信號蛋白,從而影響著多種組織。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瑞士和巴西的研究人員鑒定出脂肪細胞運送一類被稱作微RNA(microRNA, miRNA)的小分子RNA的途徑,而且所運送的miRNA有助調節其他的器官。
- 從狡猾的H7N9病毒,再認識我們自己的糖復合物[ 2017-02-16 09:08 ]
- 我國科學家高福(中科院微生物所),Ian Wilson (Scripps 研究所, 上海科技大學) 等團隊發現,侵犯人類的 H7N9病毒,其血凝素蛋白發生了病毒基因突變,導致了血凝素蛋白和我們人體的alpha 2,6 連接的唾液酸發生了結合!
- Science:酵母基因重復研究挑戰一種主導的進化生物學理論[ 2017-02-15 08:56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一種進化生物學理論---在基因組中具有相同的基因一個以上拷貝的有機體更能適應基因擾動(genetic perturbation)---提出質疑。他們證實這種遺傳冗余(genetic redundancy, 有時也譯作基因冗余)也能夠讓基因組更加脆弱,從而使得有機體更容易受到有害突變的影響。
- PNAS:科學家證實:誘導多能干細胞并不會增加遺傳突變發生的概率[ 2017-02-14 08:57 ]
- 10多年前,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和其學生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突破性的技術,能夠將任何一種成體細胞轉化成為多能干細胞,隨后再使得這種新生的多能干細胞分化成為機體中不同類型的細胞。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基因組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表示,相比亞克隆復制的細胞而言,iPSCs似乎并不太會產生過多突變
- Science:重大突破!開發出化學選擇性蛋氨酸生物偶聯[ 2017-02-13 08:57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強大的新方法將化學物選擇性地連接到蛋白上。這種在操縱生物分子上取得的重大進展可能引發藥物開發、蛋白檢測以及分子追蹤和可視化觀察方式的變革。
- Clin Cancer Res:科學家定量化研究免疫細胞和個體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2017-02-10 08:55 ]
-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定量化地分析了多種類型免疫細胞的數量和個體患乳腺癌風險之間的關聯。
- ACS Nano:新型納米顆粒運輸系統或能克服CRISPR基因編輯障礙 有效改善療法效率[ 2017-02-09 08:15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ACS Nano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納米顆粒設計出了一種新系統能夠幫助CRISPR/Cas9系統跨過細胞膜進入到細胞核中,同時還能夠避免被細胞器所捕獲。
- Nat Commun:科學家揭示分子伴侶如何保護核糖體蛋白[ 2017-02-08 08:29 ]
- 在核糖體這個復雜的蛋白質合成機器上每個組成核糖體的蛋白都有自己的分子伴侶將其指引到正確位置,避免受到損傷。在一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了解到了更多關于核糖體分子伴侶如何發揮作用的信息,發現每個分子伴侶都會以獨特的方式與被保護的蛋白結合。研究人員借助X射線晶體成像技術解析了結合分子伴侶的核糖體蛋白的原子結構。
- Sci Rep:突破性成果!科學家鑒別出指示多發性硬化癥的首個血液生物標志物[ 2017-02-07 08:29 ]
- 最近,來自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指示多發性硬化癥(MS)的首個血液生物標志物,多發性硬化癥是一種發病于中樞神經系統的嚴重疾病,其在澳大利亞大約影響著2.3萬人的健康,而在全球影響著230萬人的健康。
- Cell:深入認識誘導性多能干細胞產生過程[ 2017-02-06 09:08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伊萊和伊迪特-布羅德再生醫學與干細胞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特定蛋白如何能夠改變皮膚細胞的身份或者說細胞特征,和產生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PS細胞)。ips細胞能夠轉化為體內任何一種細胞類型。這項研究可能影響治愈疾病的健康組織形成。
- Cell Chem Biol:維生素D或是科學家開發抗癌療法的關鍵[ 2017-02-04 09:50 ]
- 日前,一項發表于國際雜志Cell Chemica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維生素D幫助控制機體脂質平衡的一種新途徑,該研究或為科學家們后期開發新型療法來治療人類代謝性疾病和癌癥提供新的思路。
- PNAS:突破!科學家發現抗癌新方法![ 2017-02-03 09:11 ]
- 日前,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機體免疫系統能夠識別并且有效抵御癌癥的重要途徑,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 文章中,研究者發現了一種名為Akt的關鍵蛋白,該蛋白對于機體識別癌癥的途徑非常關鍵,機體的免疫系統中包括毒性T細胞,這種類型的T細胞能夠主動尋找并且摧毀機體感染或者癌癥,當毒性T細胞處理機體面臨的危險時,大部分細胞都會死亡,剩下的T細胞就會轉化成為記憶細胞,當相同危險再次襲擊機體時這些記憶細胞
- PNAS:持續感染如何為機體提供長期免疫保護?新研究揭示其中原因[ 2017-01-20 09:12 ]
- 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利什曼病進行研究,為長期感染與長期免疫之間存在的看似矛盾的聯系找到了一個解釋。這種熱帶疾病每年殺死數萬人。通過持續提醒免疫系統引起利什曼病的寄生蟲長什么樣子,持續感染能夠讓免疫系統保持警覺,對抗新的入侵者
- Nat Genet:癌癥病人遺傳信息暗藏最佳治療選擇[ 2017-01-19 09:37 ]
- 由桑格研究所領導的一支國際合作團隊最近證明了一種可以在未來幫助癌癥患者真正實現個體化治療的新概念。這些發現能夠用于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找到最佳的治療選擇。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上。
- 重磅!科學家深入解析CRISPR起源的5個謎團[ 2017-01-18 10:46 ]
- 如今研究者以CRISPR來對成簇規律間隔的短回文重復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進行命名,同時他們還發現,CRISPR-Cas能夠幫助細菌抵御外來病毒的入侵,盡管CRISPR系統能夠用來進行基因的編輯,但Mojica和其它研究者們關于該系統的工作機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這種微生物免疫系統是如何進化的?
- 2016年疾病模型研究進展[ 2017-01-17 10:39 ]
- 疾病模型,作為各種疾病的替代物,在研究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及機制、藥物篩選及開發、藥物藥效及作用機制等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建立和人類疾病狀態相當的疾病膜型并不容易,各種模式動物在基因水平、生活習慣、體內微生物組成等方面都與人類有著相當大的差別,而疾病模型與真實疾病接近程度決定了我們的疾病生物學研究和藥物檢測的準確性。
- Science & PNAS:重大突破!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樣蛋白[ 2017-01-16 09:13 ]
- 朊病毒(Prions)是一種被認為能夠引發諸如瘋牛病等大腦退行性疾病的感染性因子,如今研究人員在細菌中或許也發現了朊病毒的蹤跡。
- 史上首次:日本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 2017-01-13 10:14 ]
- 據日媒報道,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多細胞系統形成研究中心(位于神戶市)的研究小組在本月10日的美國科學雜志網絡版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 據報道,結果顯示,研究者讓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細胞)變為視網膜的視細胞,并移植到因晚期“視網膜色素變性癥”失明的老鼠眼中,結果老鼠變得眼睛能夠感光了。這是首次確認使用ips細胞能夠恢復感光功能。 日本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 副項目帶頭人萬代道子解釋說:“我認為現階段是能感受到少許光亮,視野稍有拓寬
- Small:重磅!科學家成功利用免疫細胞運輸抗癌藥物至腫瘤靶點[ 2017-01-12 10:30 ]
- 近日一項刊登于國際雜志Sma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賓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將選定的抗癌藥物包裹到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納米顆粒中,開發出了一種小型靶向系統來攻擊特殊類型的癌癥。
- 動態生物標記預測免疫療法應答人群?[ 2017-01-11 11:41 ]
- 《自然藥物發現》雜志發表一篇文章討論如何尋找預測免疫療法應答人群的文章,認為現在使用的所謂靜態生物標記如PD-L1、變異負擔、新抗原表達等難以預測免疫療法應答,因為對于免疫系統這樣復雜的體系來說微小的起始差異可能造成巨大的免疫應答差異。
- 一致性評價可否集約化實施?[ 2017-01-10 08:54 ]
- 一致性評價國家高度重視,企業高度重視,萬事開頭難,千頭萬緒如果尚沒有明確可執行的實施方案和成熟、穩定、可量化的檢測標準,真正按照國家之前的時間進度表全面完成看起來有一定難度
- Nat Protocols:利用低溫光學和電子顯微鏡聯合技術觀察并研究活體病毒[ 2017-01-09 09:01 ]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Protocol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新型的低溫相關的光鏡和電鏡工作流
- Mol Cell:細菌如何利用CRISPR系統產生“記憶力”?[ 2017-01-06 09:01 ]
-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Molecular Cell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洛克菲勒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某些細菌能夠產生記憶力,同時研究者還發現了一種特殊方法,這種方法能夠促使細菌更加頻繁地編碼記憶。 細菌如何利用CRISPR系統產生“記憶力” 研究者Luciano Marraffini表示,CRISPR是很多細菌都擁有的一種自我適應性的免疫系統,其能夠通過通過儲存DNA碎片來幫助細菌對病毒進行識別;但在自然界中,這些記錄性事件往往很少發生。文章中研究者鑒別出了一種特殊
- mBio:關鍵突變讓細菌對抗生素產生耐受性[ 2017-01-05 09:15 ]
- 為了闡明白血病患兒為何會發生長期感染,近日來自圣猶大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特殊突變,該突變能夠讓細菌對有效的抗生素療法產生耐受性,相關研究刊登于國際雜志mBio上。
- Nat Med:打破傳統!B細胞居然可以預防早產![ 2017-01-04 09:40 ]
- 美國及許多其他國家早產兒的比例已經上升到1/6,它是嬰兒死亡和長期疾病的首要原因,帶來了沉重的社會和經濟負擔。而一項由韋恩州立大學醫學院副教授Kang Chen博士領導的研究團隊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最新研究發現母親的B淋巴細胞在抵抗炎癥引發早產中發揮重要作用。 B細胞可以預防早產 科學家及臨床醫生此前都認為子宮內膜中沒有B細胞,因此認為B細胞對懷孕不重要。但是Chen的研究結果表明懷孕晚期B細胞不僅存在于人體及小鼠子宮內膜中,還可以感應子宮壓力和感染(造成早產的主要原因),并生成
- Nat Commun:突破!科學家成功開發出新版本干細胞 或具有強大的治療潛力[ 2017-01-03 09:30 ]
- 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雜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中國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合成版本的新型心臟干細胞(Cardiac stem cell, CSC),相比天然干細胞而言,這些合成細胞能夠提供一定的治療潛力,同時還能夠降低干細胞療法相關的疾病風險,此外研究者開發的這種新型干細胞還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該技術有望幫助開發其它類型的干細胞。
- NEJM重磅:CAR-T首次消滅實體瘤,意義非凡![ 2016-12-30 09:21 ]
- CAR-T療法首次在實體瘤治療中獲得了突破!這項研究是由希望之城(City of Hope)研究中心進行,發表在了臨床領域頂級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
- Neuron:改寫教科書!溶酶體參與細胞結構重建![ 2016-12-29 09:05 ]
- 一項關于溶酶體的新發現顛覆了我們對這個細胞廢物加工廠的認識,同時還顛覆了我們對機體組織形成及重塑方式的認識,這項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神經元》雜志上。
- J immunol:IL-33調節抗腫瘤免疫反應機制[ 2016-12-28 09:08 ]
- 越來越多額證據表明IL33對于過敏反應以及TH-2型免疫疾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IL-33頁能夠保護機體免受炎癥反應(例如動脈粥樣硬化癥等)。因此,IL-33具有雙重的免疫調節活性。
- Anal Chem:新方法對核酸擴增反應進行高靈敏度檢測[ 2016-12-27 09:30 ]
-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展示了利用一種將pH不敏感性參考場效應晶體管(REFET)與微加工固態準參考電極(QRE)相配套使用的方法能夠檢測實時的pH變化。最終的結果是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0.18μm的絕緣體硅片鑄造的傳感器,這種傳感器利用鉑QRE建立一種pH敏感的流體門控電勢,并且利用一種聚氯乙烯(PVC)膜REFET能夠基于pH變化對環介導等溫擴增(LAMP)進行檢測。
- Nature:體重超重影響DNA甲基化[ 2016-12-26 10:13 ]
- 在假期你增加的額外體重將不僅出現在你的臀部,而且也會影響你的DNA。這是德國亥姆霍茲慕尼黑中心合作的一項大規模國際研究的結果。它表明較高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會導致人基因組中將近200個位點發生表觀遺傳變化,從而影響基因表達。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21-8158
公司傳真: 021-50272982
公司郵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總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畢升路299弄11號502室 郵編:201204
研發生產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宏路508號5幢 郵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