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軍刀”轉錄因子不僅能結合DNA和蛋白質,還能結合RNA[ 2023-07-19 09:35 ]
- 在7月3日發表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Young和懷特黑德研究所的博士后Ozgur Oksuz和Jonathan Henninger揭示,除了DNA和蛋白質,許多轉錄因子也可以結合RNA。研究人員發現,RNA結合使轉錄因子在DNA結合位點附近停留的時間更長,有助于微調基因表達。這種對轉錄因子如何工作的重新思考可能會導致對基因調控的更好理解,并可能為基于RNA的治療提供新的靶點。
- Nature證明“生命自有出路”:最小細胞的進化[ 2023-07-12 10:27 ]
- Lennon的研究小組一直在研究一種人工合成的最小細胞,這種細胞除了基本基因外,其他所有基因都被剝離了。研究小組發現,這種簡化版細胞的進化速度和正常細胞一樣快——這證明了生物體的適應能力,即使是一個看似沒有什么靈活性的非自然基因組。
- PNAS新研究:致病菌利用腸道黏液層中的一種糖來感染腸道[ 2023-07-05 10:01 ]
- 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結果表明,腸道細菌感染和一系列與腸道細菌有關的慢性疾病,包括炎癥性腸病(IBD)、乳糜瀉、腸易激綜合征和短腸綜合征,都有可能成為治療目標。
- 在皮膚老化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 2023-07-03 11:20 ]
- 在一項開創性的研究中,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IL-17蛋白在皮膚衰老中的關鍵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皮膚中的某些免疫細胞在衰老過程中表達高水平的IL-17,從而導致炎癥狀態。通過抑制IL-17,他們注意到衰老癥狀的延遲出現,如毛囊生長受損、經皮失水、傷口愈合緩慢和衰老的遺傳標記。
- Science | 重要發現!斯坦福大學巧妙改造皮膚細菌,激活免疫助力抗癌[ 2023-06-21 14:16 ]
- 2023年4月13日,斯坦福大學Michael A. Fischbach團隊在Science在線發表了題為“Engineered skin bacteria induce antitumor T cell responses against melanom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表達固定在分泌蛋白或細菌表面蛋白上的腫瘤抗原改造皮膚細菌表皮葡萄球菌來,測試其驅動抗腫瘤免疫反應的能力。在定植后,工程化表皮葡萄球菌能誘導產生腫瘤特異性T細胞,該T細胞成熟后能在血液中循環,并進而浸潤局部和轉移性腫瘤病變處,發揮細胞毒活性,進而減少局部和轉移性黑色素瘤的生長。
- Nature Methods:研究復雜基因組相互作用[ 2023-06-20 10:51 ]
- 馬克斯·德爾布賴克中心柏林醫學系統生物學研究所(MDC-BIMSB)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名為基因組結構測繪(GAM)的技術,可以窺視基因組,并以絢麗的彩色看到它。Pombo實驗室在Nature Methods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報告稱,GAM揭示了基因組空間結構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對于僅使用Hi-C(2009年開發的用于研究DNA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的科學家來說是不可見的。
- 是什么決定了CD8+ T細胞的命運?Immunity新研究指向cBAF復合物[ 2023-06-15 13:15 ]
- 最近,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usan Kaech教授和Diana Hargreaves副教授領導的團隊發現,一種名為cBAF的蛋白質復合物可通過“開門或關門”來控制T細胞的命運。這項研究成果于6月13日發表在《Immunity》雜志上,闡明了T細胞如何對抗和記憶感染,同時為開發更有效的疫苗和癌癥治療方法鋪平了道路。
- PNAS: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驅動可以抑制農業害蟲[ 2023-06-14 13:52 ]
-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基于CRISPR/Cas9的“歸巢基因驅動系統”,可以用來抑制斑翅果蠅 Drosophila suzukii 的數量。研究人員開發了雙CRISPR基因驅動系統,針對一種特定的斑翅果蠅基因,這種基因被稱為doublesex,對果蠅的性發育很重要。
- Cancer Cell革命性的新發現:癌癥風險與環狀RNA之間的重要聯系[ 2023-06-13 10:22 ]
- 澳大利亞癌癥研究人員在個人癌癥風險與環狀RNA的功能之間建立了重要的新聯系,環狀RNA是最近發現的存在于我們細胞中的基因片段家族。弗林德斯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表在癌癥期刊《癌細胞》上,該研究發現,我們許多人體內的特定環狀RNA可以附著在細胞中的DNA上,導致DNA突變,從而導致癌癥。
- IL-17蛋白對皮膚老化的關鍵作用[ 2023-06-12 11:06 ]
- 來自巴塞羅那生物醫學研究所(IRB Barcelona)與國家基因組分析中心(CNAG)合作的一組科學家發現,IL-17蛋白在皮膚老化中起著核心作用。這項研究由巴塞羅那IRB的Guiomar Solanas博士、Salvador Aznar Benitah博士和CNAG的Holger Heyn博士領導,強調了Il -17介導的衰老過程到炎癥狀態。
- Nature發現染色體不穩定性和表觀遺傳改變之間意想不到的聯系[ 2023-06-09 10:37 ]
- 染色體不穩定性與每個癌細胞攜帶的染色體數量的變化有關。表觀遺傳改變改變細胞中基因的開啟或關閉,但不改變細胞的DNA。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7日的《自然》雜志上,它不僅為基礎科學生物學研究開辟了一個肥沃的新領域,而且對臨床護理也有影響。
- PNAS意外發現線粒體的更多功能:細胞可塑性[ 2023-06-08 15:47 ]
- 長期以來,研究人員一直認為,一旦細胞開始分化,長成皮膚細胞、肝細胞或神經元,這條道路就無法改變。但在過去的二十年里,科學家們意識到這條途徑要復雜得多。現在,密歇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個研究小組以斑馬魚為模型,發現人體線粒體(細胞內為身體產生能量的細胞器)中的一個環可能允許細胞在分化的道路上后退。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一個高度不穩定的蛋白質導致神經退化[ 2023-06-07 12:33 ]
- EPFL的科學家們重現了在患有盧伽雷氏病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大腦中發現的病理蛋白聚集體的關鍵特征,為潛在的機制提供了見解,并為新療法提供了有希望的途徑。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雜志上。
- 科學家揭示了防止癌癥擴散的細胞過程的新細節[ 2023-06-06 13:51 ]
- 研究人員首次描述了程序性細胞死亡或凋亡早期階段的獨特分子機制,這一過程在預防癌癥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Nature Genetics:人類組織的異常剪接預測[ 2023-06-05 12:55 ]
- 到目前為止,還無法解釋大約一半罕見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慕尼黑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算法,可以預測基因突變對RNA形成的影響,比以前的模型精確6倍。因此,可以更準確地確定罕見遺傳疾病和癌癥的遺傳原因。
- Nature子刊:RNA引導機制驅動細胞命運[ 2023-06-01 14:06 ]
- 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包含了許多生命的奧秘。解開這些謎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早期發育和出生缺陷,并幫助開發新的再生醫學治療方法。莫納什大學澳大利亞再生醫學研究所(ARMI)的研究人員利用強大而創新的成像技術描述了哺乳動物胚胎發育的關鍵時刻,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Nature Medicine》阿爾茲海默癥新的血液生物標志物[ 2023-05-31 13:08 ]
- 發表在《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項改變游戲規則的新研究表明,被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星形腦細胞是影響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關鍵。
- 研究人員在實驗室成功地誘導了靈長類動物的卵母細胞[ 2023-05-30 10:05 ]
- 由Mitinori saiitou博士領導的日本研究小組的一項新研究成功地從食蟹猴的胚胎干細胞中誘導了減數分裂(分裂)卵母細胞,食蟹猴與人類有許多共同的生理特征。通過建立一種誘導減數分裂卵母細胞分化的培養方法,研究人員旨在揭示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生殖細胞的發育。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在2023年3月的《The EMBO Journal》上。
- 新發現減緩了肌肉萎縮癥[ 2023-05-26 15:39 ]
- 休斯頓大學藥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報告說,通過操縱TAK1,一種在免疫系統發育中起重要作用的信號蛋白,他們可以減緩疾病的進展,改善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MD)的肌肉功能。
- 一種罕見基因突變,感覺不到疼痛!新研究揭示其獨特的分子機制[ 2023-05-25 10:22 ]
- 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一種罕見基因突變的生物學基礎,研究描述了FAAH- out的突變如何“抑制”FAAH基因的表達,以及對與傷口愈合和情緒有關的其他分子途徑的連鎖反應。希望這些發現將導致新的藥物靶點,并在這些領域開辟新的研究途徑。
- “丟失”的免疫細胞是老年人疫苗反應降低的部分原因[ 2023-05-24 13:11 ]
- 了解我們的免疫反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的方式,是設計更好的疫苗和增強對高危人群保護的關鍵。Michelle Linterman博士和她的團隊在《Nature Immunology》上發表的研究報告解釋說,生發中心的組織在衰老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而生發中心對接種疫苗后產生更長久的保護作用至關重要。通過證明這些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可以在小鼠中逆轉,該研究為加強有效疫苗反應的干預奠定了基礎。
- Science Advances:肝細胞影響生物鐘的又一證據[ 2023-05-22 14:34 ]
- 昆士蘭大學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肝細胞會影響人體內部的生物鐘,而此前人們認為生物鐘完全由大腦控制。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fracimdsamric Gachon副教授和法國巴黎城市大學/CNRS的Serge Luquet博士及其合作者已經證明,移植了人類肝細胞的小鼠具有改變的晝夜節律。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志上。
- Nature Medicine發現了新的基因變異,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2023-05-18 10:23 ]
- 通過由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臨床評估,在Mass Eye and Ear和洛杉磯兒童醫院進行的遺傳和分子研究,在MGH進行的神經成像和生物標志物研究,以及由德國漢堡-埃本多夫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神經病理學研究,研究小組確定了一種新的基因變異,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該變異發生在與2019年報道的同一家族病例不同的基因上,但指出了一種共同的疾病途徑。他們的發現還指出了大腦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可能在未來提供最佳的治療目標。
- Nature子刊:首次繪制出一種常用的噬菌體結構[ 2023-05-17 10:11 ]
- ??巳卮髮W的研究人員與梅西大學和新西蘭納米噬菌體技術公司合作,首次繪制出了一種常用的噬菌體的樣子。對噬菌體結構的新認識將使研究人員能夠開發噬菌體在生物技術中的新用途。
- 科學家發現了一類新的“分子馬達”[ 2023-05-16 11:16 ]
- 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分子細胞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所(MPI-CBG)、生命卓越物理集群(PoL)、德累斯頓工業大學生物技術中心(BIOTEC)和印度國家生物科學中心(NCBS)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利用替代能源的新型分子系統,并具有執行機械任務的新機制。這種分子馬達的工作原理與傳統的斯特林發動機相似,通過反復收縮和膨脹,幫助將貨物分配到膜結合的細胞器。它是第一個使用兩種成分的馬達,兩種不同大小的蛋白質,Rab5和EEA1,由GTP而不是ATP驅動。
- 自閉癥相關基因集中在小膠質細胞和多巴胺上[ 2023-05-15 16:35 ]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與自閉癥密切相關的10個基因中的任何一個發生突變,都會通過涉及多巴胺神經元和小膠質細胞增殖的途徑,對斑馬魚的大腦大小、活動和行為產生幾種趨同效應。
- 多細胞生命起源之旅:實驗室中單細胞群向多細胞的長期實驗進化[ 2023-05-12 10:24 ]
- 為了研究多細胞生命是如何從零開始進化的,佐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啟動了一個長期進化實驗,旨在從實驗室的單細胞祖先進化出新的多細胞生物。經過3000多代的實驗室進化,研究人員觀察到他們的模式生物“雪花酵母(snowflake yeast)”開始適應成為多細胞個體。在發表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中,研究小組展示了雪花酵母是如何進化成更強壯的,比原先大2萬多倍的多細胞群體。這種類型的生物物理進化是那種可以用肉眼看到的大型多細胞生命的先決條件。
- 新SNAPtag技術定制基于T細胞的免疫療法[ 2023-05-11 13:51 ]
- 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通用受體系統,允許T細胞識別任何細胞表面目標,使高度定制的CAR - T細胞和其他免疫療法能夠治療癌癥和其他疾病。這一發現可能會擴展到實體腫瘤,并使更多的患者獲得CAR - T細胞療法在某些血癌中產生的改變游戲規則的結果。它涉及到對T細胞進行工程化,使其受體帶有通用的“SNAPtag”,可以與針對不同蛋白質的抗體融合。通過調整這些抗體的類型或劑量,可以為最佳的免疫反應量身定制治療方法。
- 細胞“巡航控制”系統保護神經細胞中的RNA水平[ 2023-05-10 10:44 ]
- 在《自然通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詹姆斯·埃利斯博士實驗室病童醫院(SickKids)的研究人員表明,對于患有Rett綜合征的人來說,神經細胞有一種方法,可以通過一種稱為轉錄緩沖的過程來部分補償這些遺傳變化。
- Nature:扭曲的蛋白質保護著基因組[ 2023-05-09 09:50 ]
- 細胞核中的微小孔隙通過保護和保存遺傳物質,對健康衰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理論生物物理系和美因茨大學蛋白質紊亂合成生物物理學小組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填補了對這些核孔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上的一個空白。科學家們發現,毛孔中心的內在無序蛋白質是如何形成意大利面狀的移動屏障的,這種屏障對重要的細胞因子是可滲透的,但卻阻擋了病毒或其他病原體。
- Science子刊:世界首個能抵御致死性細菌感染的mRNA疫苗問世[ 2023-05-08 10:00 ]
-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Science Advances上題為“A single-dose F1-based mRNA-LNP vaccine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the lethal plague bacteriu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首個基于mRNA的疫苗,其或能100%有效抵御一種對人類致死的細菌。
- 研究揭示了同時發生APC和MLH1種系突變的結直腸腫瘤的體細胞突變譜[ 2023-05-06 14:13 ]
-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理科學研究院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的合作課題組首次解剖了家族性結直腸癌APC和MLH1基因突變共遺傳的體細胞突變譜。
- Nature子刊:線粒體疾病中發現類似衰老和癌癥的機制[ 2023-05-05 14:03 ]
- 一項研究發現,新生兒的線粒體疾病在增殖細胞中表現出類似癌癥的變化,導致組織過早衰老。這一發現是了解該綜合征和開發線粒體疾病治療方法的重要一步。
- Cell發現幽門螺桿菌的一個弱點:讓細胞喪失呼吸能力[ 2023-04-28 15:03 ]
- 由LMU研究人員Rainer Haas和Wolfgang Fischer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了幽門螺桿菌的一個弱點,可以用來開發新藥。新發現的物質以有針對性的方式使幽門螺桿菌的細胞呼吸喪失能力,而不會損害胃腸道中的其他微生物。
- Nature子刊發現了隱藏的RNA修復機制:一種前所未知的蛋白質功能[ 2023-04-26 15:57 ]
- 康斯坦茨的研究人員闡明了一種以前未被表征的人類蛋白質(C12orf29)的功能。RNA連接酶催化了一種反應,這種反應以前在人類中沒有發現過。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在人類中存在一種以前被隱藏的RNA修復機制。
- 《PNAS》對抗慢性炎癥和傳染病,如何調動我們的細胞的愈合能力[ 2023-04-25 10:31 ]
- 昆士蘭大學分子生物科學研究所的Kaustav Das Gupta教授和Matt Sweet博士發現,免疫細胞中從葡萄糖中提取的一種分子5-磷酸核酮糖具有阻止細菌生長和抑制炎癥反應的能力。這一發現代表了未來治療方法發展的關鍵一步,可以訓練免疫細胞。
- 腸道細菌自發躲避抗生素攻擊的“武器”[ 2023-04-24 11:54 ]
- 由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的新研究表明,在這些條件下,F-pili實際上更強壯,幫助細菌更有效地轉移抗性基因,并聚集成“生物膜”——保護性細菌聯合體——幫助它們抵御抗生素。
- Nature子刊改變游戲規則:一種以前未知的細胞途徑[ 2023-04-23 14:28 ]
-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定義了一種新的細胞途徑——包括一個“傾倒點”——用于清除細胞中錯誤折疊的蛋白質。該通路是治療老年癡呆癥、亨廷頓舞蹈癥和帕金森病等與年齡相關疾病的潛在靶點。
- 黑發原來是這樣變白的!Nature最新研究發現逆轉白發的關鍵所在[ 2023-04-21 09:29 ]
-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某些黑色素干細胞(McSCs)具有在毛囊的生長區之間移動的獨特能力,但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它們會被困住,從而失去成熟和保持頭發顏色的能力。
- 新生蛋白質和隨機產生的蛋白質有什么不同?[ 2023-04-20 14:26 ]
- 在一系列實驗中,來自Münster和布拉格的一組研究人員比較了從頭蛋白質和隨機序列蛋白質,觀察它們的穩定性和溶解度。這些結果將推動這一新領域的基礎研究。
- PNAS突破性新發現:幫助細菌在人類呼吸道定植的CPS特征[ 2023-04-19 12:48 ]
-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NUS Medicine)的科學家們在一項突破性的發現中,發現了幫助細菌在人類呼吸道定植的CPS的特征。研究表明,CPS膠囊的結構及其連接和組合類型在允許細菌更好地附著在人類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內壁上并存活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科學家們發現了可以減少抗生素對腸道細菌有害副作用的化合物[ 2023-04-18 11:05 ]
- 在今年于丹麥哥本哈根(4月15-18日)舉行的歐洲臨床微生物學與傳染病大會(ECCMID)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確定了幾種保護性藥物,這些藥物可能會減輕抗生素造成的附帶損害,而不會影響它們對有害細菌的有效性。
- “非凡的”促腦肽——MIT科學家發現逆轉阿爾茨海默病的方法[ 2023-04-17 10:31 ]
- 麻省理工學院的神經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通過干擾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通常過度活躍的一種酶來逆轉神經退行性變和阿爾茨海默病的其他癥狀。當研究人員用一種肽來阻止一種叫做CDK5的酶的過度活躍版本時,他們發現大腦中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和DNA損傷顯著減少。這些小鼠還表現出執行任務的能力有所提高,比如學習在水迷宮中穿行。
- Nature:血癌可以預防,關鍵在這個靶點[ 2023-04-14 11:21 ]
- 由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的Alexander Bick博士共同領導的一個國際生物醫學研究聯盟確定了一種測量血液干細胞癌前克隆生長速度的新方法,有朝一日可以幫助醫生降低患者患血癌的風險。
- Nature子刊:實時蛋白質分泌檢測技術[ 2023-04-13 13:34 ]
- EPFL研究人員使用納米等離子體方法實時觀察細胞分泌物的產生,包括蛋白質和抗體;這一進步可能有助于癌癥治療、疫苗和其他療法的發展。
- mNGS在診斷血流感染方面優于常規微生物檢測[ 2023-04-12 14:34 ]
- mNGS檢出率明顯高于CMT,mNGS檢出了187例感染病例,CMT檢出了81例。結果表明mNGS在檢測血流感染方面優于CMT。
- 免疫系統絕非隨機針對病毒蛋白位點產生抗體:到底什么決定了公共抗體反應?[ 2023-04-11 13:01 ]
-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人類免疫系統并非隨機地針對病毒蛋白某個位點產生抗體,免疫顯性公共抗體反應——偏向對病毒某些表位產生抗體反應,是由種系編碼的氨基酸結合(GRAB)基序驅動的,這對病毒施加的選擇性壓力會影響宿主-病原體共同進化,也可對疫苗設計產生影響。
- 《Nature Protocols》:新突破!能夠模擬人類胚胎植入的模型[ 2023-04-10 10:48 ]
- 2021年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的Nicolas Rivron研究團隊發表在Nature的一篇文章報道了一個用于模擬早期人類胚胎的人胚狀體,該研究團隊利用人多能干細胞構建了人胚泡樣結構(胚狀體)。作者鑒定出Hippo、TGF-β和ERK三個信號通路,抑制它們就能得到有效模擬正常胚泡發育(成功率>70%)和能形成正確細胞(成功率>97%)的胚狀體。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進一步描述了如何形成人類母細胞
- 解碼微生物腸道信號的研究為IBD提供了潛在的新治療方法[ 2023-04-07 11:55 ]
- 關于我們的身體如何與腸道中的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新見解表明,兩種藥物的組合可能為治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炎癥性腸道疾病提供了一種新方法。
- 《Nature Immunology》兩種不同類型的免疫細胞幫助20億人控制結核病[ 2023-04-06 13:09 ]
- 來自芝加哥大學和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們表明,不是直接控制結核病本身,而是將Tfh樣細胞指向正確的方向來完成工作。
西寶生物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客服電話:400-021-8158
公司傳真: 021-50272982
公司郵箱:
market@seebio.cn
公司地址:總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畢升路299弄11號502室 郵編:201204
研發生產中心: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宏路508號5幢 郵編: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