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使用兩種抗體的方法:一種抗體作為“錨點”,附著在病毒上不怎么變異的區域;另一種抗體則抑制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這種抗體配對在實驗室測試中被證明對引發疫情的初始SARS-CoV-2病毒及其所有變體(包括奧密克戎)都有效。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sciencezkxdktxscjbsy_1.html
-
- 吉非替尼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酪氨酸激酶的選擇性抑制劑。EGFR 在癌細胞中過量表達,與癌細胞的增殖相關,因此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可作為癌癥治療藥物。吉非替尼通過抑制 EGFR 酪氨酸激酶自身磷酸化,阻礙癌細胞增殖相關信號通路,從而達到抑制癌細胞增殖的效果。對比野生型 EGFR,吉非替尼能夠實現更低濃度地抑制變異型 EGFR 的活性。[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Gefitinib_1.html
-
- 來自威康桑格研究所、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及其合作者利用CRISPR prime editing技術在細胞系中創建了多個版本的人類基因組,每個版本都有不同的結構變化。通過基因組測序,他們能夠分析這些結構變異對細胞存活的遺傳影響。[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sciencekxjwclysylzfz_1.html
-
- 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和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建立了一個非常多樣化的分子化合物集合,可以以新的方式挖掘那些針對疾病相關基因變異的分子化合物。由于創新的化學方法,該文庫包含了超過300萬種化合物,這些化合物被設計成將兩種蛋白質結合在一起,并使用一種作為屏障來穩定另一種并逆轉其與疾病相關的影響。[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20250108_industrialnews_1.html
-
- 6月25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的一篇報道稱,非洲血統人群中常見的一種基因變異與糖尿病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增加有關。 研究人員發現,攜帶G6PDdef變異基因的人可能會延遲糖尿病的診斷和預防糖尿病并發癥所需的治療,因為它與HbA1c水平降低有關,HbA1c是一種廣泛使用的血糖水平臨床指標。[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naturemedicinejybykn_1.html
-
- 西奈山伊坎醫學院、赫爾辛基大學和麻省總醫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肺癌風險的差異似乎與免疫系統中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區域的遺傳變異相吻合,這凸顯了免疫系統在癌癥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sciencemyxtdycbycylf_1.html
-
- 先前對其他疾病的研究表明,與基因剪接有關的問題可能是罪魁禍首。在轉化為蛋白質之前,基因被轉錄成內含子(不編碼蛋白質的RNA鏈)和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內含子在一個叫做剪接的過程中被移除,這個過程是由一種叫做剪接體的蛋白質復合物完成的。影響剪接體的變異很少與神經發育障礙有關。然而,通過一系列復雜的測試,研究人員在本研究中表明,剪接體的功能障礙是導致一些神經發育障礙的原因。[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xfxsgysjfyzaxgdjy_1.html
-
- 在牛津大學,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納米孔技術,可以識別單個蛋白質中的三種不同的翻譯后修飾(PTMs),甚至可以識別長蛋白質鏈的深處。科學家們斷言,他們的技術“為編制細胞和組織中的蛋白質形態清單奠定了基礎。這種方法可以改變我們對蛋白質變異如何與疾病相關的理解,并且可以實現即時診斷。[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ddbnmkfjcfyhxs_1.html
-
- PCR-反向點雜交,也稱反向斑點雜交,常用于基因分型、基因突變的檢測。其應用廣泛,包括基因診斷、藥物研發、種群遺傳學研究等領域。例如,在基因診斷中,PCR反向點雜交法可以用于檢測與疾病相關的基因變異,從而幫助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在藥物研發中, 該方法可以用于篩選藥物靶點和評估藥物療效。[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pcrRDB_1.html
-
- 通過由哥倫比亞安蒂奧基亞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臨床評估,在Mass Eye and Ear和洛杉磯兒童醫院進行的遺傳和分子研究,在MGH進行的神經成像和生物標志物研究,以及由德國漢堡-埃本多夫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神經病理學研究,研究小組確定了一種新的基因變異,可以預防阿爾茨海默病。該變異發生在與2019年報道的同一家族病例不同的基因上,但指出了一種共同的疾病途徑。他們的發現還指出了大腦的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可能在未來提供最佳的治療目標。[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naturemedicinefxlxdj_1.html
-
- 馬克斯·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一組醫學科學家發現,人腦白質的結構差異可能與基因變異有關。[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rldnbzljwtdycys_1.html
-
- 卡羅林斯卡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編碼T細胞受體的基因在人和人群之間存在很大差異,這可能解釋了為什么我們對感染等疾病的反應不同。發表在《免疫》雜志上的研究結果還表明,一些基因變異遺傳自尼安德特人。[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wsmwmdxgdjbdfybtimmu_1.html
-
- 一個國際研究聯盟已經確定了10個基因的遺傳變異,這些基因會提高一個人對克羅恩病(炎癥性腸病的一種)的易感性。這些發現強調了間充質細胞在腸道炎癥中的因果作用,有助于鎖定炎癥性腸病的遺傳根源。[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naturegeneticsqd10gk_1.html
-
- 摘要:同為經濟發達地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新加坡都面臨著嚴重的Omicron毒株變異大流行。然而,為何醫療擠兌和高病死率只出現在中國香港? 近日,China CDC Weekly發文梳理了香港和新加坡兩地的疫情防控數據(圖1),研究得出了香港高病死率最主要原因:香港疫苗接種覆蓋率低,特別是老年群體。本研究旨在探討兩地點之間的病死率巨大差異這一重要問題,這為中國制定和調整COVID-19預防策略提供重要啟示。 圖1 研究梳理了香港Omicron毒株變異高病死率最主要原因(圖源:[1]) 本研究通過收集[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xgcovid19bslsxjp10bw_1.html
-
- 從接種過疫苗或最近確診Covid-19已經恢復的人的血液中提取抗體進行實驗。研究發現BA.5可以擊敗已有抗體。因此,最近在冬季甚至春季感染Covid的人可能再次感染該病毒。[查看]
- http://www.baichuan365.com/Article/hrzsgrxgba5hkxnrba5k_1.html
相關搜索
西寶生物資訊
-
iScience首次揭開了微生物黏液的秘密
-
西寶生物企業營業執照
-
西寶生物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表
-
西寶生物 laysan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Ludger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Reagecon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富士 - 和光純藥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Fortis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環凱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企業系統建設優秀單位
-
西寶生物 中國制造網認證供應商
-
西寶生物 Lumiprobe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Elicityl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LKT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2A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高新技術企業證書
-
西寶生物 BioVendor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Bioporto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BioAssay - 代理證書
-
西寶生物 Jackson Immuno Research - 代理證書